新闻中心

民大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民大新闻>>正文

第九届中国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暨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会换届会议在我校举行

2024年10月28日 18:04  

10月25日-27日,由贵州民族大学与中国社会学会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主办,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院承办,河海大学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社会学研究所与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协办的第九届中国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暨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会换届会议在贵州民族大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6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20多名环境社会学界翘楚齐聚贵州民族大学北校区群学讲堂,共同探讨环境社会学前沿研究成果。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青年研究》《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等多家学术期刊的主编和编辑参加学术研讨会。据悉,此次学术研讨会规模创下历届会议之最。贵州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林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院党委书记李黎主持。

第九届中国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上,贵州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林,中国社会学会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会长、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包智明,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廖承红先后致辞。

王林向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问候,同时也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贵州民族大学及社会学院学科发展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本届学术研讨会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中国环境社会学”为主题,旨在深入交流环境社会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高层次高规格学术探讨,推动学科建设发展。他表示,通过各位专家学者的深入交流和思想碰撞,必将为环境社会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为推动我国环境社会学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贵州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林致辞

包智明教授在致辞中回顾了历届中国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举办的情况。他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环境议题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一切为大力开展环境社会学研究提供了制度保障,环境社会学的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形势大好,前途光明。他表示,这次研讨会规模空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们聚集在这里,将面对面的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召开,必将进一步推进中国环境社会学的学术研究。此次会议同时也体现了贵州民族大学对社会学学科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不断助推社会学学科建设发展,培养大批优质人才,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中国社会学会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会长、贵州民族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包智明致辞

廖承红在致辞中指出,本届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议题众多,涉及环境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和环境社会工作等多个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的议题,充分彰显了环境社会学研究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一致的基本底色。

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廖承红致辞

与会专家学者合影留念

据了解,作为集中讨论环境社会学前沿研究成果的论坛,本届中国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共设置了主旨演讲和“中国特色环境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新时代环境治理的中国经验”、“‘双碳目标’与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意识、环境知识与环境行为”、“和美乡村建设与乡村绿色发展”、“废弃物治理与绿色社会”、“环境社会工作与环境组织”、“环境风险与环境问题”8个分论坛专题研讨以及学术期刊交流会,共同探讨环境社会学研究和实践之路。

主旨演讲现场

分论坛现场

学术期刊交流现场

会议期间,中国社会学会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会换届会议顺利召开,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国社会学会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管理办法》,选举产生了中国社会学会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领导机构和学术委员会成员。

换届会议现场

会议最后,包智明教授总结讲话,他再次对参会嘉宾和筹办会议的工作人员表达了感谢和敬意之情,至此,第九届中国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暨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会换届会议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闭幕。

文字:融媒体工作站 王小静 李汶洁

图片:融媒体工作站 夏雨 陈红 黄健 简晓楠

一审:潘小露

二审:何 春

三审:邹 璿 包智明

关闭

中国·贵州·贵州民族大学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

邮编:550025    黔ICP备1600064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