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第70次学科论坛暨第十三届民族(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层论坛”在贵州民族大学召开。论坛由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全国民族(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联席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协同研究基地和贵州民族大学主办,贵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遵义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等协办。
会议现场
中共贵州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李军、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吕国富,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于晓宁、钟明华,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校长欧阳恩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副书记焦爱萍,贵州民族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董强,民族(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联席会会长孔新峰、贵州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王贵森、贵州省教育厅思政处处长王晓红以及全国民族(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主要负责人出席论坛开幕式。开幕式由董强主持。来自全国民族(地区)高校和其他院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专家学者、青年教师及贵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代表100余人参加。
中共贵州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李军讲话
李军在讲话中指出,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坚持抓建设、促改革、育人才,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李军表示,希望全省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不断增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实干实绩展现贵州高校新风采。
贵州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吕国富致辞
开幕式上,吕国富代表学校向参加此次论坛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和青年教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并向与会来宾介绍了贵州民族大学和贵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基本情况。吕国富表示,贵州民族大学作为一所扎根黔中大地、服务民族地区的高等学府,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铸魂育人,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贵州民族地区的实际相结合,同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研究、民族地区思想政治教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显著成效。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于晓宁致辞
民族(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联席会会长孔新峰教授致辞
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于晓宁、民族(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联席会会长孔新峰代表学会分别致辞。
贵州民族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董强主持开幕式
本次论坛分为大会主旨发言和分论坛研讨两个环节。论坛主旨发言阶段,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宋进,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中山大学钟明华教授,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校长欧阳恩良教授,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孙英教授,民族(地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联席会会长、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协同研究基地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孔新峰教授和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吉林大学“匡亚明学者”特聘教授纪明分别作主旨报告。
宋进教授作主旨报告
钟明华教授作主旨报告
欧阳恩良教授作主旨报告
孙英教授作主旨报告
纪明教授作主旨报告
孔新峰教授作主旨报告
分论坛研讨环节,与会学者围绕本次论坛主题从四个方向进行深入研讨交流,为进一步推进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启发了思路、注入了动力。
分论坛一研讨现场
分论坛二研讨现场
分论坛三研讨现场
分论坛四研讨现场
集体合影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字:新媒体工作站 尹佳丽
图片:新媒体工作站 杨 逸 杨静雯 唐江楠
一审一校:左美琳 潘小露
二审二校:司学源
三审三校:徐勤山 邹 璿